6月28日,由共青团南宁市委指导,市希望工程办公室、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“希望童行 非遗筑梦”2025年南宁市新兴领域青年从业者子女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在马山县举行,20名新兴领域青年从业者子女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,培育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。
本次研学活动以“活态传承”为核心,设置“观看表演—参观基地—跟随学习—实践展示”四个环节。学生们首先来到古寨乡中心小学,观看学校打榔舞表演队的精彩表演,并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握榔方法、敲击节奏和脚步配合技巧,表演“插秧”“收割”等动作。在马山县会鼓传承基地,学生们参观非遗陈列室,观看马山鼓王的会鼓表演,并在其细致指导下迅速掌握基本要领,现场表演“起鼓点”“行进鼓点”等,赢得了鼓王和老师们的阵阵掌声。
▲体验马山古寨乡非遗项目——打榔舞
据了解,会鼓和打榔舞是马山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壮族会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以“气势磅礴、声震四方”著称;打榔舞古称“打舂堂”,是马山县少数民族的民间娱乐活动,源于农耕生产中的“脱稻粒、舂米”劳动,是稻作文化的生动再现,以此表达人民对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与和美生活的祈愿。
展开剩余45%▲参观马山县会鼓传承基地,学习体验会鼓击鼓技巧
活动还设置了“城乡青少年手拉手”环节,通过手写祝福卡片等方式,增进彼此了解,建立友谊。本次研学之旅,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民族文化魅力、收获非遗知识,也在心中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。快递员黄先生表示:“平时忙于工作,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了解传统文化,这次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丰富知识、拓宽视野、增长阅历,对今后的成长发展有很大帮助,希望今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。”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,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未来。此次活动以新兴领域青年从业者的子女为切入点,通过“研学+实践”模式,让非遗“活起来”“传下去”。下一步,南宁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将聚焦新兴业态从业者子女、乡村留守儿童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等各领域青少年,通过定制化公益项目、教育帮扶计划及文化研学活动,构建精准多元的青少年成长支持体系。
发布于:北京市